嘉和生物的經營範圍包括單克隆抗體和生物製品的研究開發以及與單克隆抗體和生物製品相關的儀器等。自2007年成立以來,就致力於腫瘤以及自身免疫藥物的研發和商業化。
為此嘉和生物投入了巨額的研發資金,據嘉和生物招股說明書資料,2018年嘉和生物的研發開支為2.71億元人民幣,2019年的研發開支為4.39億元人民幣。
嘉和生物能投入數目龐大的研發資金,與其背後的資本力量密不可分。嘉和生物的第一大股東為高瓴資本旗下的HHJH and HM Healthcare,其持有嘉和生物35%的股份。康恩貝旗下子公司康嘉醫療及康和醫療合計持有嘉和生物16.07%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
圖片來源:互聯網
兩年虧損超8億,“燒錢”之路仍漫長
嘉和生物成立十二年來,尚未生產出上市藥物,這些年來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8年嘉和生物虧損2.88億元人民幣,2019年嘉和生物虧損5.23億元人民幣。
為了扭轉大額虧損,收入微薄的局面,嘉和生物也在積極努力。
目前嘉和生物已經挑選出單抗候選藥物在內的六款在治療腫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適應症方面極具潛力的藥物。包括GB491(lerociclib),一款口服CDK4/6分化抑制劑;一款仿製赫賽汀(曲妥珠單抗)的HER2單克隆抗體(單抗)候選藥物;一款新型PD-1單抗候選藥物;GB492(一款英夫利昔(類克)生物類似藥);以及GB223(一款前景廣闊的核因數KappaB配體受體啟動劑(RANKL)單抗候選藥物)。
嘉和生物招股說明書還透露,嘉和生物正在亞洲進行18項臨床試驗,預計在未來12個月到18個月內會分別向國家藥監局以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分別提交三樣新藥上市申請以及多項臨床研究用新藥上市申請。
但這裡可能會出現一個矛盾。當擴大市場的佈局之後,在研發費用上便會存在更多的支出。而從行業來看,藥物研製尤其是抗腫瘤藥物的研製與開發過程很長,投入大,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國際上一種新藥從最終研發到最終上市,研發時間超過10年,研發成本超過10億美元,有些藥物的研發週期甚至更長,研發費用也更高。
醫藥板塊“高燒”減退,嘉和生物還能享受多少紅利?
今年上半年,共有6家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按上市時間先後,它們分別是諾誠健華-B(09969.HK),康方生物-B(09926.HK),沛嘉醫療-B(09996.HK),開拓藥業-B(09939.HK),康基醫療(09997.HK)和海吉亞醫療(06078.HK)。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艾德一站通整理
從募資額來看,開拓藥業以2.4億美元的募資額墊底,其餘5隻生物醫藥股的首發募資淨額均超過20億港元。其中,康基醫療以29.5億港元的首發募資淨額成為今年上半年生物醫藥領域的募資王。
從上市首日表現來看,這6隻生物醫藥股均實現“開門紅”,其中康基醫療漲幅最為明顯,上市首日收盤漲幅超98%。
那麼,嘉和生物作為上半年頗受資本青睞的醫藥股,能否延續醫藥股的連漲之勢,仍有待於市場的進一步觀察。
回歸到嘉和生物本身來講,他的想像空間或許就在於其是否能生產出便宜好用的類似藥以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
想參與嘉和生物此港股焦點?那就快點來開戶吧。艾德證券期貨為投資者準備了多重抽新股福利:
1、港股即時行情免費送:在活動期間內,通過艾德證券期貨開戶並入金不低於10000港元或等值貨幣的新用戶,贈送終身免費港股即時行情;
2、180天港股免佣*:在活動期間內,按活動規則完成入金的使用者可免費領取180天港股免佣福利;
3、現金抽新股0認購費:港股抽新股首選艾德,現金抽新股0元認購費;
4、平台使用費低:新用戶享受港股免佣期間,港股平台使用費低至12港元/筆。
還未有港股賬戶的投資者,趕緊開通艾德賬戶,把握後續港股新股抽新股機會。
作者:艾德證券期貨
免責聲明:通過本文發佈給閣下的資料包含的所有觀點、新聞、分析、報價或其它資訊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非構成投資建議,也並非勸誘或推薦閣下買入或賣出任何金融產品。此外,本文內容是在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投資目標或財務狀況(包括存款規模,槓桿,風險接受程度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情況下編制的。任何參考歷史價格行情走勢僅為提供資訊之用且基於發佈者自己的分析。艾德證券期貨及發佈者不承諾和保證該行情走勢可能會在未來發生,因為過去的表現不一定會說明未來的結果。發佈者相信本內容所包括的資訊的可靠性,但發佈者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閣下清楚發佈者製作本資訊的目的並非影響您的投資決定,因此,對於閣下因信賴此類資訊或進行任何交易所造成的任何虧損,包括但不限於可能會有的盈利出現損失,艾德證券期貨及發佈者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