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公司早前公佈有關恒生指數應否納入同股不同權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的諮詢文件。恒指公司指,在超過90%回覆人士的大幅度支持下,來自大中華區域的同股不同權公司以及第二上市公司,將被納入至恒指及國企指數的選股範疇,——小米、美團、阿里有望在2020年8月的恒生季檢納入恒指!
諮詢結果
流通股認定及納入恒指權重
關於流通股份認定,一股一票股為流通股,比如小米A類股被視為非流通股。第二上市以香港股本為流通股,比如阿里流通股只按香港股本計算。根據個別第二上市成份股在恒指及國指中的比重設有5%的比重上限,阿里佔恒指比重最多為5%。
恒指現編撰方法之不足
過去50餘年間,恒生指數見證了香港經濟由英資和本地公司主導,到與中國內地融合漸為緊密的歷程。當前在恒指50支成分股中,中資公司數量佔據一半;不過若以行業分類,金融股以48%的權重穩居第一,明顯高於歐洲、美國、日本和中國A股16%的平均值,資訊技術行業在恒指中佔比較低,僅1.4%。
恒指金融地產行業成份過高,總體成長性比較低,導致近年來股指回報低於MSCI中國指數,也使得恒生指數落後於全球科技浪潮。美股市場上,以Google、Facebook、亞馬遜、Netflix等為代表的科技股得到投資者的厚愛,納斯達克100指數過去10年間大幅跑贏了標普500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估值水準看,由於金融地產權重過高,使恒生指數以10倍的市盈率在全球發達市場中墊底,而歐洲、日本和美國主要股指均在17-20倍的水準。
恒指新經濟權重不足有現實原因
香港市場缺乏大型互聯網上市企業,故而在恒指50隻成份股中,僅騰訊控股一家大型互聯網企業,如果加上2016年8月入選恒指成份股的瑞聲科技和2017年11月入選恒指成份股的舜宇光學科技,恒生指數“新經濟”公司僅3家。
所以,恒指“新經濟”權重小,有其現實原因,那就是本身香港“新經濟”類上市公司較少或規模較小。
失去的幸福要找回來
2018年4月25日,港交所發佈新規,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的創新產業公司以及已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三類新經濟企業,從2018年4月30日起可在港交所申請上市。
2018年7月,小米集團香港上市;
2018年9月,美團點評香港上市;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回歸香港二次上市。
小米、美團點評、阿里巴巴相繼在港交所上市,顯著增強香港市場“新經濟”公司力量,隨着京東、網易、攜程等公司的回歸(如果成行),港股市場互聯網科技公司實力將進一步增強。
潛在入恒指的科技公司
小米集團
小米集團(01810.HK)2018年7月9日登陸港股,是全球前五大智慧手機製造商[RC1] ;
美團點評
美團點評(03690.HK)2018年9月20日登陸港股,是中國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09988.HK)2011年11月26日登陸港股,以市值計,是全世界第7大公司,是中國第一大互聯網公司。
恒指編撰更改之後影響
首先是進一步使恒指與中國經濟接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公司幾乎與美國並駕齊驅,全世界主要互聯網公司均來自中美兩國,隨著恒指加大新經濟公司的納入,將使恒指/香港市場進一步體現出中國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蓬勃發展。
其次有利於提升恒生指數估值和成長性。恒生指數金融及地產權重太大,致使整體PE和成長性不足,按照50隻的成份股限額,恒指如果納入兩隻股票,就需要剔除另外兩隻。以成交額和市值計算,假設納入阿里和美團,並剔除中國旺旺和瑞聲科技,將使恒指的預測市盈率由當前的11.0倍提高到12.1倍,超過上證綜指。
此外,恒指波動性將加大。金融和地產行業成長性不足,但公司利潤及現金分紅穩定,所以金融和地產權重大,雖拉低了恒指PE和成長性,卻增強增強了指數的穩定性,反過來,一旦增加新經濟在恒指中的權重,PE和成長性會迎來雙升,但波動性也將隨之加大。
作者:艾德證券期貨
免責聲明:通過本文發佈給閣下的資料包含的所有觀點、新聞、分析、報價或其它資訊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非構成投資建議,也並非勸誘或推薦閣下買入或賣出任何金融產品。此外,本文內容是在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投資目標或財務狀況(包括存款規模,槓桿,風險接受程度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情況下編制的。任何參考歷史價格行情走勢僅為提供資訊之用且基於發佈者自己的分析。艾德證券期貨及發佈者不承諾和保證該行情走勢可能會在未來發生,因為過去的表現不一定會說明未來的結果。發佈者相信本內容所包括的資訊的可靠性,但發佈者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閣下清楚發佈者製作本資訊的目的並非影響您的投資決定,因此,對於閣下因信賴此類資訊或進行任何交易所造成的任何虧損,包括但不限於可能會有的盈利出現損失,艾德證券期貨及發佈者不承擔任何責任。